您当前位置:宏博幼师 >> 新闻频道 >> 幼教论坛 >> 浏览文章

浅谈托班幼儿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宏博幼师 2012-6-27 14:15:59
相关导读:

    2-3岁是幼儿生长发育的关键期,2岁以后,幼儿的骨骼和小肌肉已较前阶段发展,动作发展也较前协调,幼儿各方面知识不断增加,独立生活能力逐渐加强,并且在心理上渴望参加各种实际的活动,有强烈的“我自己来&

    2-3岁是幼儿生长发育的关键期,2岁以后,幼儿的骨骼和小肌肉已较前阶段发展,动作发展也较前协调,幼儿各方面知识不断增加,独立生活能力逐渐加强,并且在心理上渴望参加各种实际的活动,有强烈的“我自己来”的要求。幼儿期又是孩子从完全依靠父母,开始向自理过渡的阶段,是培养和训练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托班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都已为托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需要和可能。

  然而,现代家庭的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各方面的投资越来越多,却忽视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家长对孩子过度爱护,许多孩子可以自己做的事,家长却事事包办,一切代劳,并觉得理所当然。很多家长因为孩子做不好事或嫌孩子动作慢而拒绝让孩子自己动手,认为自己代做省心又省力。众多家长甚至认为孩子还小,自理的事等到长大以后自然就会了。在家长无微不至的“保护”下,久而久之,孩子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差,以至于进入幼儿园了孩子还不会独立进餐,不会自己洗手擦脸,不会自己解小便,穿脱衣服等。更重要的是,在家长长期的“保护”下,孩子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消极懒惰,怕苦怕难,养成了严重的依赖思想,抑制了孩子活动的内驱力,削弱了孩子探索外界事物的主动性,阻碍了孩子自发性、独立性的发展,不利于孩子责任感、自信心、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导致了在幼儿园里的5天教育比不上孩子2天在家里受到的影响。孩子的成长有赖于家庭和幼儿园保持教育的一致,双方互相配合、支持,取得协调,才是有利于孩子良好发展的教育合力。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凡是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情,你千万不要替他们代做” 。因此,根据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本学期我们托班教研组开展了保护五官、餐饮、盥洗、穿脱鞋子和衣裤、入厕、整理等日常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的研讨与培养。

  一、案例描述:
  1、穿鞋子案例

  起床啦!宝宝们都陆续穿好鞋子出来了,而吉吉却还坐在床边磨蹭, “吉吉鞋子穿的很棒的,快穿好出来吧!” 吉吉又一次拿起鞋子摆弄起来,可是不想穿。我仔细看了一下鞋子,又套在脚上试了一下,有些紧,怪不得他不穿。我再次让吉吉抠着鞋后,自己托着鞋底向上送了一下,鞋子穿好了。下午,妈妈来接时我告诉妈妈像这样不合适的鞋子最好收起来,现在是各种自理能力的学习期,应提供合适的着装、鞋子,有利于他操作,体验成功,从而建立自信心。

  2、入厕案例
  “老师请你帮帮忙。”是谁在叫我,回头一看原来是顿顿,只见他撒娇地扑向我。“顿顿有小手,会自己左拉拉、右拉拉……”可顿顿立刻把手藏到了身后。我故意说:“那好吧,顿顿今天不愿提裤子,只好光着屁股去吃点心了。让其他宝宝看看光屁股羞不羞。”听到这里,顿顿终于动摇了,提起了裤子……

  3、盥洗案例
  每次洗手前我总会第一个站在盥洗室门口,“请你帮我捋袖子”孩子们纷纷把手往我前面伸,这时我意识到这种帮助只是暂时的,如果一味如此并不是真正帮助他们,反而剥夺了他们自我锻炼的机会。于是我灵机一动,对孩子们说:“我们玩‘请你跟我做’的游戏吧!”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好”。我把捋袖子的动作加入游戏之中,一边捋袖子一边说:“请你跟我这样做”,孩子们也积极回应“我就跟你这样做”,争先恐后地模仿我,把袖子捋上去了。我连忙夸奖道:“你们学得真像。”以后每次洗手前,我们都要玩这个游戏,他们慢慢都学会捋袖子了。

  现状分析:
  综合上面几个案例,我们查找出造成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原因:
  1、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由于父母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劳动,只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轻视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师都注意培养孩子自己学做,从小养成孩子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老人常溺爱孩子,担心孩子吃不饱或太慢而急于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揽,养成孩子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

  2、父母怕麻烦,孩子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孩子因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爸爸妈妈不是想办法去教会孩子,而是伸手去代替孩子做,导致孩子不会自理。

  3、孩子缺少必要的反复练习的机会。孩子刚学会穿衣服时兴致很高兴,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励表扬。但学会后孩子便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练习的机会。

  行为策略:
  一、营造一个宽松、安全、温馨的家庭环境

  2-3岁幼儿对亲近的人有强烈的情感依恋,我们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家庭式的环境,让孩子有安全感。

  1、做“妈妈老师”,让幼儿感受幼儿园这个温馨的家
  托班宝宝最依恋的对象就是自己的父母、家人,尤其是母亲的爱。因此,要使他们更快更好的从家庭的温馨和爱中走进幼儿园的生活,就需要我们创设温馨的环境、像妈妈一样爱的情感氛围。也就是托班的老师必须具有做幼儿“妈妈”的耐心和细心,才能得到他们的依恋,才能使他们更快的适应集体生活,才能和他们交上朋友。满足孩子的要求同时和他谈心,拉近和孩子的距离,同时,提出适切的要求……,渐渐的,他由找爸爸妈妈到找老师……当然,做幼儿的“妈妈”,只有耐心和细心还是不够的,还必须熟知他们的年龄特点,心理需求,也就是拥有一定的教育艺术和教育实践。这样使幼儿既能得到科学的生活指导,又能获得妈妈般的爱。

  2、以游戏的口吻进行培养
  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就是爱模仿、喜欢听故事,因此在幼儿的一日生活组织中,以她们熟悉喜欢的情境角色,伴以儿歌、歌曲的形式进行,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借鉴巧虎和卡通视频中的情境讲述,让幼儿正确的学会了保护眼睛、独立进餐、擦脸擦汗、自己穿脱衣裤、以及上厕所擦屁股的能力。如结合主题活动《眼睛在哪里》,以儿歌“小眼睛亮晶晶,样样东西看得清,保护眼睛很重要,不用脏手揉眼睛。”引导幼儿保护小眼睛。擦脸时用歌曲“小小毛巾爱玩水,擦了眼睛鼻子嘴,再和耳朵、再和脖子亲亲嘴。”引导幼儿照着镜子按着正确的步骤图擦脸。上厕所前时,以动画片“巧虎擦屁屁”的故事让幼儿知道拉臭臭后要用卫生纸把屁股擦干净,记得还要叫老师检查一下……

  二、一日活动中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
  日常生活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环节,生活即教育,要让幼儿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小便、洗手、擦脸、喝水等各个方面,我们都应尽量让幼儿自己动手来做。幼儿不会擦脸,就谈不上把脸擦干净……也就是说,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通过多样的活动让幼儿学会生活自理方法。

  1、寓教于乐,学习自理。
  由于托班幼儿年龄特点的限制,他们对事物的记忆时间较短,这要求教师有不断强调意识。在有关的自我服务的活动过程中,我们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或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例如:擦脸时我们会念儿歌提醒幼儿:“小毛巾,手中拿,运动完,擦擦汗。额头上面擦一擦,小脸两边擦一擦,围着脖子擦一擦。小脸脖子擦干净,毛巾放在桶里面。” 幼儿在学习念儿歌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知道了正确的擦脸顺序和方法。洗手时我们会播放歌曲“洗洗手哗啦啦冲冲水,啦啦啦抹肥皂,手心搓挫手背搓搓,手指缝搓搓……”。

   穿鞋子对托班孩子来说是一个难点,特别是鞋子的正反问题,于是我们和幼儿一起做游戏来检查是否穿对: 顺着两边裤缝往下摸,若能摸到鞋攀,就是穿对了,若摸不到,就要把两只鞋子都脱下来,两只鞋子换换家,再穿上。孩子通过儿歌、歌曲和故事还学会了洗手、脱鞋、脱衣、擦屁股等许多自我服务的事情,同时也被家长所采用。

  2、因材施教,个别指导。
  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不同层次的幼儿来说,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提出不同的要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例如昊昊不会入厕,每次老师组织孩子们入厕,他都说“不”,不是因为没有尿而不去,当老师送他入厕时他会不情愿的跟老师去,老师不去送他时裤子却总是湿漉漉的,是因为在家时都是小嘴巴一喊,家长就会第一时间帮孩子脱裤子,孩子从来不自己动手,习惯了家长的包办代替。而在幼儿园,没有了家长的精心照顾,便不知所措。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因材施教,个别指导。

  3、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吃饭是生活中非常普通的一个环节,但对大多是独生子女的孩子们来说,也是一个难题。在吃饭时,泽泽看到饭在发愁,不知如何下手,自己在家从来没吃过饭,都是奶奶喂的;楠楠撒饭粒、婷婷挑食等等,从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吃饭做起,手把手指导使用小勺吃饭的方法,表扬不挑食的幼儿,学习一口饭一口菜细嚼慢咽……经过老师的耐心指导、培养和练习,孩子们逐渐掌握进餐的方法,进步了很多。

  4、环境创设,提供机会。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决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孩子们坚持不懈的锻炼,在日常生活中,我注重创设相应的环境提供操作的材料。如:用废旧雪碧瓶制成可爱的张嘴娃娃,再提供小勺、小豆等,幼儿在喂娃娃的同时,使用小勺的技能也得到了提高。又如:利用碎布缝制果树及各种水果等,让幼儿进行摘果子的游戏、练习一一对应扣纽扣等生活技能。

  5、及时沟通,家园一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应该说造成刚入园托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的最大根源来自于家长。如果光靠幼儿园的培养,不充分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将是纸上谈兵,因为孩子的成长有赖于家庭和幼儿园保持教育的一致,双方互相配合、支持,取得协调,才是有利于孩子良好发展的教育合力。首先我通过召开家长会使家长明确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转变家长的错误观念,让家长懂得在家里不要剥夺幼儿自己动手的权利;其次向家长提出要求,配合在家让幼儿独立进餐、就寝,放手给幼儿一些自理的机会,并鼓励家长要有耐心和决心,只有这样才能共同促进幼儿的自理能力的提高;再是利用家园园地和家校互动平台向家长做好宣传工作。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候和家长交谈,努力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和家长交流,避免双方的失败。作好个别性急家长的工作,防止他们想得太简单,并以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从而挫伤幼儿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和家长约好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建立奖励机制,及时对幼儿的进步进行奖励,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总结反思:
  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播下爱劳动的种子,并使孩子富有进取精神,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个性品质,促进幼儿多元智能方面进步。

  1、幼儿的变化
  在生动形象的卡通人物的引导下、富有游戏情景的创设下,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洗手,而且知道了洗手的重要性,从而喜欢洗手。女孩知道上厕所后要用卫生纸擦屁股,大便后会主动提醒老师帮忙。在同伴的互帮互助下,孩子们乐意自己穿脱衣服和鞋子。在美妙歌曲的伴奏下,喝水便成了一种享受,一杯再一杯……
  在家也会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帮助倒垃圾、分碗筷、帮爸爸妈妈拿鞋子、学会了自己整理玩具等,。生活自理能力在家也得到了充分的实践,孩子们充分体验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乐趣。

  2、家长的变化
  以前,家长只知道尽量不让幼儿给自己添麻烦,怕累着,什么事都有家长包办代替,只知道小孩子可以让大人帮忙做事情。而现在家长会要求孩子去做、或在大人的帮助下做好;而不是包办代替。通过家长会、家长讲座、网上论坛、家长开放等活动,使家长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家园共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配合幼儿园,真正做到家园共育,家长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来。

  3、教师的变化
  首先,提高了与家长合作工作的能力。过去,是说教式,特别是家长会上的一言堂,教师指挥家长被动做。现在,与家长共同商讨教育良策,充分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真正让家长成为我们合作的伙伴。

  其次,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在实践中加强了收集资料的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一课三研、互相观摩后教师们积极反思,沟通交流活动的细节和成功之处,总结教训,分享经验。教师能更多地从幼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充分尊重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特征,贴近实际,接近幼儿生活,教育教学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再次,提高了教师与幼儿的互动能力。老师会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的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任感……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 婴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点,是生理、心理迅速、连续发展的时期,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可塑性。我们教师和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去创造自己的世间。


看完本文后
0 0%
0% 0
在线咨询
惠老师沈老师
任老师李老师




/UploadFiles/2014-05/wangdawei/12112.jpg

报名就送夏令营优惠活动火热进行

报名就送夏令营优惠活动火热进行中!...[详细]

您的姓名: 联系电话:

北京宏博幼师,是国内高端幼儿师资培训机构。
查看报名流程乘车路线